图片
帝高阳之苗裔兮,朕皇考曰伯庸。摄提贞于孟陬兮,惟庚寅吾以降。皇览揆余初度兮,肇锡余以嘉名:名余曰正则兮,字余曰灵均。...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,謇朝谇而夕替。...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...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...民生各有所乐兮,余独好修以为常。虽体解吾犹未变兮,岂余心之可惩?《离骚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抒情长诗,塑造了屈原这位志洁行廉、忠君爱国却遭谗放逐的崇高悲剧形象。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”展现了深沉的忧患意识;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”和“虽体解吾犹未变兮”彰显了为理想和信念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;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则成为追求真理、永不放弃的精神象征。此诗把个人的命运与家国天下紧密相连,将浪漫的想象、瑰丽的辞藻与深沉的悲愤融为一体,开创了“楚辞”传统,其精神高度和艺术成就泽被后世。图片
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。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。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复醒。古来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主人何为言少钱,径须沽取对君酌。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这首诗是“诗仙”李白最豪放不羁的代表作,展现盛唐气象与个体生命意识的巅峰碰撞。开篇以黄河奔涌、青丝成雪的巨大时空意象,直击人生短暂、时间无情的永恒命题。然而诗人并未沉沦,而是爆发出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、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的强烈自信与生命欢歌。诗中贯穿着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和对自由酣畅的极致追求。结尾“与尔同销万古愁”看似颓放,实则是以狂饮对抗虚无的悲壮宣言。全诗气势磅礴如大河奔流,情感跌宕起伏,语言酣畅淋漓,将汉语的节奏美、力量美和情感张力发挥到极致,是理解盛唐精神与李白人格魅力的必读之作。图片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这首诗堪称“诗史”,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血泪之作。此诗以极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战乱时代巨大的家国悲剧,“国破山河在”的强烈对比奠定了全诗沉痛的基调。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运用移情手法,将诗人深重的悲情投射到花鸟之上,物我交融,感人至深。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道尽了离乱中人们对平安信息的渴求,朴素而深刻。尾联以“白头搔更短”的细节,形象刻画出忧心如焚、焦虑万分的诗人形象。此诗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灾难紧密相连,情感真挚沉郁,体现了儒家仁者忧国忧民的情怀,具有震撼人心的现实力量,是理解中国士大夫精神内核的典范。图片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这首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巅峰,展现“诗中有画”的极致,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空灵、静谧、和谐、充满生机的秋日山居图景。此诗首联点明时间地点,营造清新氛围。颔联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是千古名句,以最简净的白描勾勒出动静相宜、声色交融的永恒画面,体现了自然之美和禅意的空寂。颈联由景及人,“竹喧”、“莲动”以动衬静,写出山居生活的恬淡美好。尾联反用典故,表达对远离尘嚣、归隐自然的向往与满足。全诗语言洗练,意境深远,将自然之美与心境之静完美融合,是抚慰心灵、寻求精神家园的绝佳之作,代表了中国文化中“天人合一”的审美理想。图片
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这首诗是白居易少年成名作,以极浅近的语言道出极深刻的生命哲理。“原上草”被赋予了顽强的生命力,这既是自然规律的写照,也成为坚韧不屈精神的象征,激励了无数身处逆境的人。诗的前半部分咏物,后半部分巧妙转入送别主题,将草的“萋萋”之态与离别的“凄凄”之情自然融合,情景交融。全诗结构严谨,由物及情,由自然到人生,语言通俗却意境浑成,哲理与情感兼备,是理解生命韧性与人间情谊的朴素而深刻的诗篇。图片
春花秋月何时了?往事知多少。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,也是词史上最动人的血泪篇章。作为亡国之君,李煜以赤子之心写尽了对故国的深切眷恋和无尽悔恨。开篇“春花秋月何时了”以永恒美好的自然景物反衬内心极度的痛苦,奠定全词悲怆基调。“小楼昨夜又东风”、“故国不堪回首”直抒胸臆,字字泣血。“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”物是人非的对比,写尽江山易主的沧桑巨痛。结尾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,以具象的、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比喻抽象的无边愁绪,将个人深哀巨痛升华为人类共通的悲情,成为千古喻愁绝唱。此词标志着词从“伶工之词”到“士大夫之词”的转变,情感浓度和艺术感染力无与伦比。图片
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。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这首词是中秋词之冠冕,苏轼旷达人生观的集中体现。此词上片把酒问月,充满浪漫的奇思逸想,却又在“高处不胜寒”的理性思考后落脚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。下片由月及人,面对离别的现实,词人虽有“不应有恨”的诘问与无奈,却旋即以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”的宇宙观和人生洞见化解了愁绪,升华出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千古名句。此词将哲理思辨、人生感慨、手足情深与对明月的永恒咏叹完美融合,意境超逸豁达,语言行云流水,展现了在困境中寻求精神解脱与永恒慰藉的智慧,是抚慰世人心灵的良药。图片
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、晚来风急!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?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!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!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颠沛流离生活的血泪悲鸣,也是婉约词中抒写愁情的巅峰之作。开篇连用十四个叠字如泣如诉,破空而来,营造出前所未有的孤寂凄苦氛围,堪称创举。全词选取“淡酒”、“急风”、“过雁”、“黄花”、“梧桐”、“细雨”、“黄昏”等一系列萧瑟凄凉的意象,层层渲染,步步紧逼,将国破家亡、夫死飘零的深哀巨痛融入这冷清秋景之中。结尾“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”以极直白的口语收束,却道尽万般愁绪难以言表之痛。全词情感浓度极高,语言艺术炉火纯青,深刻展现了一位知识女性在巨大苦难中的心灵世界,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。图片
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。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这首词是辛弃疾豪放词风之外的婉约佳作,蕴含深刻哲理。此词上片极尽铺陈元宵佳节火树银花、车水马龙、歌舞升平的繁华盛况。下片笔锋一转,在众多盛装丽人中寻找意中人,历经“众里寻他千百度”的执着与焦灼,最终在“灯火阑珊”的冷清之处,意外发现那超然独立的身影。这绝妙的结尾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不仅描绘了动人的爱情场景,更被王国维誉为“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”必经的第三种境界,在孜孜以求、历经磨砺后,于不经意间获得顿悟或成功。此词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,在繁华热闹中见孤独高洁,意境深远,余韵悠长,是人生境界的绝妙隐喻。图片
一生中必读的10首诗词分享完了,这些佳作如同十颗璀璨的星辰,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天空。它们不仅是语言的结晶,更是心灵的图谱、精神的灯塔。通过这些诗词,我们可以触摸先贤的灵魂,理解我们文化的情感密码和思想深度,在短暂的人生中汲取超越时空的智慧与力量。朋友们,本文分享的这10首诗词水平如何?是否是不可不读的佳作?欢迎分享高见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