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政治这玩意儿,千万别用追剧的思路去看,觉得谁是正派谁是反派,谁跟谁是铁哥们儿就得两肋插刀。
那都是童话。
真实的世界,更像一个巨型的菜市场,每个摊主(国家)都在扯着嗓子叫卖,琢磨着怎么把自家萝卜卖出人参的价,同时用最低的成本,从隔壁摊搞到自己缺的白菜。
什么兄弟情、盟友谊?在“每斤能便宜几毛钱”的巨大利益面前,都是可以灵活调整的pose。
最近,印度老仙莫迪,就给全世界生动地上了一课,什么叫“顶级商人的自我修养”。
事情的引子,是川普那张大嘴。他在白宫吹风,说莫迪给他打了通电话,哥俩好啊,还亲口承诺,印度以后不买俄罗斯的石油了。
这话一出,舆论场瞬间就炸了。
“印度背刺俄罗斯!”
“说好的金砖兄弟呢?”
“三哥又当墙头草了?”
别急着下结论。如果你觉得印度这是怂了,是屈服于美国的淫威,那你就把新德里想得太简单了,也把这场大国牌局看得太肤浅了。
这哪是背刺?这分明是一场蓄谋已久的“议价”。
咱们把时间线拉回到俄乌冲突刚爆发那会儿。西方一拥而上搞制裁,把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渠道堵得七七八八。俄罗斯的石油,一下子成了烫手山芋,只能打骨折往外甩卖。
这时候谁冲上去了?
印度。
说白了,印度就像是小区里那个消息最灵通的大妈,一听说隔壁超市鸡蛋打折,提着购物袋第一个就冲到门口。管你什么原因打折,便宜就是硬道理。
于是,印度成了俄罗斯海运石油的最大买家。左手吃着巨大的折扣价,右手倒腾给欧洲,两头赚得盆满钵满。俄罗斯靠着印度的“输血”缓了一大口气,印度也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能源红利。
这看上去是不是兄弟情深,雪中送炭?
拉倒吧。这本质上是“落难凤凰不如鸡”,趁你病要你命的商业逻辑。俄罗斯需要一个出货口活下去,印度需要廉价能源发展经济。双方一拍即合,各取所需。这跟感情没一毛钱关系,纯粹是利益交换。
现在,风向变了。
美国,也就是这个菜市场的管理员,觉得俄罗斯这个摊主虽然被罚站了,但生意好像没耽误多少,心里很不爽。尤其是看到印度这个“二道贩子”做得风生水起,就更不爽了。
于是管理员川普就放话了:你!印度!再从俄罗斯那进货,我就给你加50%的关税!
这是什么概念?
等于你开个小卖部,最大的客户(美国是印度最大出口国)跟你说,你要是再从某个批发商(俄罗斯)那里进可乐,以后你卖给我所有的货,我都要多收你一半的钱。
你怎么办?
硬刚?“我跟可乐批发商是兄弟,我必须支持他!”
然后你的小卖部因为客户流失,资金链断裂,下个月就关门大吉。
莫迪老仙是玩政治的,更是算经济账的。他太清楚了,印度的制造业还没那么硬气,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出口。今年9月,印度的贸易逆差已经干到了321.5亿美元。这个窟窿要是再被关税捅一刀,那真是要命了。
所以,和美国“妥协”,是必然的。
但顶级玩家的妥协,不是跪下唱征服,而是把妥协本身,也变成一门生意。
你看印度的操作骚不骚:
第一步,摆姿态。美国一威胁,印度先是强硬表态,说我们能源独立,你管不着。这是为了什么?抬高自己的谈判价码。告诉美国:“我不是吓大的,想让我听话,得加钱。”
第二步,找备胎。印度立马放出风声,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,随时可以从美国增加150亿美元的石油采购。
这话说得太有水平了。
它同时向三方传递了信号:
对美国说:“大哥你看,我不买俄罗斯的,你的货我能包销,这150亿的单子你要不要?而且,我们还打算买你400亿美元的军火和商品,只要你把关税那事儿忘了,我们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。”
对俄罗斯说:“兄弟,不是我不想帮你,是管理员管得太严了,你看他都拿刀架我脖子上了。你那油,我可能真得少买了,你多担待。”
对自己国内说:“大家别慌,能源安全没问题,俄罗斯的不买了,咱们买美国的,反正炼油厂都能用,不耽误事。”
第三步,借刀杀价。现在,川普主动把“莫迪承诺不买”这个消息捅出来,虽然印度官方还没证实,但其实是双方在演双簧。美国需要一个“胜利”来向国内交代,印度则需要一个台阶下。
魔幻的是,这个台阶,还顺便成了一把砍向俄罗斯的刀。
现在,全世界都知道印度可能要“断供”了,俄罗斯心里能不慌吗?他现在最怕的就是失去印度这个大客户。接下来,就算印度还买俄罗斯的油,你猜价格会怎么样?
印度等于拿着美国的关税大棒,回头对俄罗斯说:“老铁,你看,为了买你的油,我可是冒着生命危险。你是不是得再给我打个‘风险对冲骨折价’?”
看明白没?
印度这一波操作,根本不是什么“背信弃义”,而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极限拉扯和多方套利。它用一个“口头承诺”,既安抚了随时可能发飙的最大客户美国,又为自己争取到了潜在的巨额订单和关税豁免,还反手获得了向俄罗斯继续压价的终极筹码。
一箭三雕,水泼不进。
这才是国际关系的底色:没有永恒的朋友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嘴上都是主义,心里全是生意。
好了,现在真正的问题来了。
菜市场管理员收拾完印度这个二道贩子,下一个目标会是谁?
毫无疑问,就是那个全场最大、自带BGM的摊主——中国。
西方的逻辑很简单:搞定了印度,就等于在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大动脉上扎了一刀。但只要中国这个“超级买家”还在,俄罗斯就死不了。所以,必须想办法让中国也“脱钩”。
他们的剧本大概是这样的:
第一,舆论施压。把印度树立成一个“弃暗投明”的榜样,然后开始道德绑架中国:“你看,连印度都站队了,你作为负责任大国,怎么能继续给‘侵略者’输血?”
第二,战略捆绑。以“印太战略”为框架,把能源合作变成一种“投名状”。想加入我们这个高端朋友圈,一起玩耍一起发财?行啊,先把俄罗斯那张会员卡退了。
第三,暗中使绊。嘴上说着让你“能源合规”,实际上是想方设法干扰你的能源安全。今天说你技术不合规,明天说你结算方式有风险,总之就是让你买得不痛快,用得不安心。
这个算盘,打得噼啪响。
但是,他们算错了一件事。
中国不是印度。
印度面临的,是“要不要赚得更多”的问题。而中国面临的,是“能不能活下去”的问题。
印度的经济结构,对外贸的依赖,特别是对美市场的依赖,是它的命门。但中国,是全世界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,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和供应链枢枢。我们的经济体量和抗压能力,跟印度完全不在一个次元。
更重要的是,能源安全,对我们来说是国本,是底线,是14亿人要吃饭要取暖的根本保障。
你让中国为了所谓的“站队”,放弃已经建立好的、用人民币结算的、稳定的能源渠道,去屈服于一个随时可能翻脸的对手的压力?
这不叫战略选择,这叫战略自杀。
我们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,是基于几十年的地缘政治互信和长期的、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。这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,不是印度那种“机会主义”的临时采购能比的。
说白了,印度是去超市抢打折鸡蛋,抢完就走,换一家超市还能买。我们是自己开了个养鸡场,还跟邻居合股搞了个饲料厂。你想让我拆了我的养鸡场?你怕是没睡醒。
所以,西方想用对付印度的法子来对付中国,注定要失败。强行施压,结果只有一个:引爆全球能源危机,油价飞到天上去,最后反噬自己,大家一起玩完。
这场大戏看到最后,你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真相:
在丛林里,弱者的左右逢源,看起来很精明,但终究只是在巨兽的夹缝里闪转腾挪。而强者的从容淡定,不是因为他不会算计,而是因为他本身,就是规则的一部分。
印度秀了一波精彩的“小聪明”,值得我们研究。
但我们真正要做的,是继续埋头干好自己的事,把我们的养鸡场建得更大,把我们的护城河挖得更深。
因为只有这样,在下一次管理员想来指手画脚的时候,我们才能心平气和地告诉他:
“朋友,这片鱼塘,我说了算。”
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,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及时反馈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。
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