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6年,傅连暲与陈真仁走进了婚姻的殿堂。在婚后不久,傅连暲向妻子陈真仁坦白了自己过往的种种经历,其中有一件事情深深触动了陈真仁的心。这件事发生在他曾被冤枉与国民党军阀勾结之际。当危机四伏、命悬一线时,是张闻天挺身而出,及时为他解围,救了他的性命。多年来,傅连暲始终铭记这一份恩情,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,他的眼中都会泛起一丝感激。
早在1927年,傅连暲便投身于革命事业。那一年,南昌起义的红军部队经过汀州时,傅连暲借助自己在福音医院的身份,竭力为大量的伤病员提供治疗。在两年后,毛主席率领的工农红军再次解放了汀州,这也是傅连暲与毛主席的第一次相遇。虽然他早已有耳闻毛主席的革命事迹,但当亲眼见到这位伟大的领袖时,他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更加深厚。
然而,红军暂时撤退后,国民党军阀趁机反击。面对如此险恶的局势,傅连暲亲眼目睹了亲人们的牺牲,而自己也险些丧命于敌人之手。1933年,当福音医院的所有设备转移到苏区后,傅连暲带着家人迁往瑞金,决心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之中。他不仅将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,连多年的私人积蓄也毫不犹豫地捐了出来,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。《红色中华》专门刊发了文章《红匾送给捐助巨产的傅院长》,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,成为了革命阵营中的名人。
展开剩余76%然而,正当红军迎来第五次反“围剿”时,一场突然的风波打破了傅连暲的平静生活。有些人背着他召开秘密会议,诬陷他治坏了病人。刚开始,傅连暲并未放在心上,认为自己从未做出过对不起人的事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事情愈演愈烈。1934年1月,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期间,傅连暲正在为大会的保健工作做准备,却被两人突如其来地要求跟随前往司法部公审。感到危机四伏的傅连暲立即脱身,慌忙跑到张闻天的住处,将自己面临的困境一股脑地倾诉给他。张闻天听后迅速行动,直接联系了卫生部负责人,用严肃的口吻警告对方:“傅连暲的事情你们必须立刻停止,如果再继续搞下去,谁处罚他,我就处罚谁!”张闻天的这一番话如同雷霆万钧,震慑住了那些人的企图,事件才得以平息。
傅连暲的历史是清白无辜的,然而一些人却试图拿他与国民党军阀郭凤鸣的关系大做文章。事实上,傅连暲与郭凤鸣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,他每次为郭凤鸣看病时,都是在寻找敌人的情报。有一次,他在为郭凤鸣治病后,悄悄从郭凤鸣的手中得到了一份汀州地下党名单。他迅速与地下党取得联系,提醒他们迅速离开,确保了名单的安全。然而,这些事实无法证明,而傅连暲却被迫承认与郭凤鸣有联系,直到张闻天站出来,才为他澄清了这场冤屈。每当傅连暲提起这段往事时,他的眼中都会闪烁着泪光,尤其是在与妻子陈真仁聊起时,情感愈发难以抑制。
陈真仁曾回忆说:“他第一次提起这件事时,眼中充满了泪水,声音哽咽。那时,他对我说,‘我的命是张闻天救的,如果当时没有他站出来为我说话,我早就死掉了。’”当时,陈真仁虽然年纪尚小,但她对傅连暲与张闻天之间深厚的革命友谊和无私的帮助感触颇深。她认为,傅连暲与张闻天其实是同一类人——他们都为革命事业毫不犹豫地奉献,既不为名利所动,也不图回报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傅连暲与张闻天的革命友情愈发深厚。1934年秋,毛主席在于都突然生病,病情严重,众多医生束手无策。张闻天得知此事后,心急如焚,立刻找到了傅连暲,将毛主席的病情告诉他。傅连暲了解到情况后,立即骑上骡子,日夜兼程赶到毛主席的住处。经过仔细诊断,傅连暲确认毛主席患的是恶性疟疾。凭借自己的医术,他迅速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措施,仅用四天时间便治愈了毛主席的重病。毛主席随后感激地称:“傅医生在我们工农红军中是一位深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名医,他的革命品格更是可贵。”
1941年,毛主席因病需要治疗,傅连暲感到无比焦虑,立刻召集了多位名医进行会诊,虽然诊断结果是“肩周炎”,但当时由于延安的医疗条件有限,治疗手段非常简陋。傅连暲忙于公务,将治疗工作交给了自己的部下。在治疗过程中,毛主席提到傅连暲曾为他治疗的事迹,并对傅连暲的医术与革命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。毛主席的部下事后回忆说,毛主席对傅连暲的评价极为赞赏。
傅连暲的革命事业逐渐得到了党内外的认可与尊重。1952年,陈真仁前往莫斯科时,傅连暲特别托她将一件象牙雕刻交给张闻天,表示希望张闻天在接待外宾时能够使用。这份深厚的情谊,体现了傅连暲对张闻天的敬仰与感激之情。陈真仁回忆道,张闻天是傅连暲生前最为敬仰的恩人和战友,两人之间的情谊,历经岁月洗礼,依然深厚如初。
傅连暲的忠诚与奉献,无论是对革命事业的投身,还是与战友们的深厚情谊,都成为了他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