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9日,一篇来自《纽约时报》的联名文章炸了锅。
作者坎贝尔和杜如松,一个是拜登时期的常务副国务卿,一个是前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华事务主任,两个在华盛顿政坛摸爬滚打几十年的“老江湖”,居然在文章里公开认输:“美国单挑,已经赢不了中国了。 ”
这事儿得从一场阅兵说起。 当地时间7日,中国照例举行了一场阅兵仪式。 对咱中国人来说,这不过是国家实力的常规展示,远在大洋彼岸的坎贝尔,却看得直呼“道心破碎”。
这位被美国媒体称为“印太沙皇”的老政客,盯着屏幕里的画面,意识到:自己跟中国斗了快30年,曾经那股子“美国天下第一”的傲气,早就被现实磨得差不多了。
从“重返亚洲”到“战略性竞争”,他跟中国斗了30年
坎贝尔是谁? 他不是什么无名小卒。 上世纪90年代中期,克林顿政府时期,他就已经是国防部副助理部长,专门管亚太事务。
那时候的中国,刚打开国门没多久,经济总量还不到美国的零头。 坎贝尔看着这个“潜力股”,心里盘算的是怎么把美国的影响力往亚洲塞。
到了奥巴马时代,坎贝尔进一步,成了主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。 他牵头制定了“重返亚洲”战略,核心就一个:拉拢盟友,围堵中国。
那时候的他,对中国的态度是典型的美国精英式傲慢,觉得中国再怎么发展,也不过是“大号日本”,翻不起大浪。
拜登上台后,坎贝尔又成了常务副国务卿,站到了中美博弈的前线。 他的策略变了,不再明着喊“遏制”,是玩起了“软刀子”。
一边主张跟中国“激烈竞争”,得先建“护栏”,别真打起来;一边鼓吹“战略性竞争”,拉着日本、澳大利亚、印度搞“四方安全对话”,还撺掇北约把触角伸向亚太。
他的“选择性脱钩”。 关键技术领域,比如芯片、人工智能,他死活不让中国碰;在不敏感的经贸领域,比如农产品、消费品,他又允许继续做生意。 用他的话说,这叫“既卡脖子,又赚你钱”。
2025年9月9日,一篇来自《纽约时报》的联名文章炸了锅。
坎贝尔斗了30年,最近发现:自己那一套,好像不管用了。
在这篇联名文章里,他和杜如松列了一堆数据,把中美实力对比摆得明明白白:
经济上,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美国近30%。 2024年,中国GDP总量突破18万亿美元,美国是14万亿美元左右。
制造业还夸张。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30%,是美国的两倍。 造船能力也是离谱,中国一年能造2000多万吨船,美国连10万吨都不到,差距超过230倍。
科技领域,中国活跃专利数量全球第一,高被引论文数量也超过了美国。 2024年,中国在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5G等领域的专利申请量,占全球的40%以上。
军事上,中国海军总吨位已经超过美国,高超音速武器、无人机等新型装备也是领先全球。 2024年,中国海军下水了3艘055型驱逐舰,美国同期只下水了1艘“伯克”级。
坎贝尔看着这些数据,心里直犯嘀咕:“这还是30年前那个中国吗? 怎么一转眼,就跑到前面去了? ”
认输是假,逼美国联手是真
坎贝尔真的认输了吗? 别天真了。 他写这篇文章,醉翁之意不在酒。
他心里清楚,美国虽然在经济总量、金融霸权、高端制造等领域还有优势,这些优势正在被中国快速追赶。 要命的是,特朗普时期的那套“单打独斗”政策,把盟友都得罪光了。
坎贝尔在文章里批评特朗普:“你搞关税战,疏远欧盟、日本、韩国,结果呢?
中国趁机跟这些国家签了自贸协定,还推动了RCEP(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)落地。 现在好了,美国的盟友体系快被中国‘挖墙脚’了。 ”
他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,是给美国政府敲警钟:“别再跟盟友闹别扭了,赶紧联手,不然下个世纪真得由中国主导了。 ”
中国:我们从来没想“主导”世界
坎贝尔的算盘,从一开始就打错了。
中国发展,从来不是为了跟美国争个高低,也不是为了“主导”世界。 咱们的目标很实在:确保国家安全,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,实现民族复兴。
这些年,中国在经济、科技、军事领域取得突破,说白了,就是为了不被别人卡脖子。
以前美国用芯片制裁中国,咱们咬咬牙,自己搞出了7纳米光刻机;以前美国用航母威胁中国,咱们埋头苦干,造出了055型驱逐舰和福建舰航母。
坎贝尔说中国在“加强盟友体系”,这也是无稽之谈。 中国从来不搞“小圈子”,咱们的朋友圈,是靠互利共赢、真诚合作赢来的。
RCEP的签署,不是为了对抗谁,是为了让亚太地区的企业和老百姓都能受益。
美国的焦虑,中国的淡定
坎贝尔的焦虑,其实反映了美国精英阶层的普遍心态。 他们习惯了当“世界老大”,发现有人要追上来了,第一反应不是反思自己,是想着怎么把别人拉下来。
中国不吃这一套。 咱们的发展,靠的是14亿人的勤劳和智慧,靠的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积累,靠的是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说去吧。
坎贝尔们越焦虑,越说明咱们走对了。 他们越喊“中国威胁”,越说明他们心里没底。
美国真的会联手盟友对付中国吗?
坎贝尔的文章,给美国政府提了个醒:要想遏制中国,得先拉拢盟友。 问题是,美国的盟友,真的愿意跟着它一条道走到黑吗?
欧盟现在跟中国做生意,赚得盆满钵满;日本虽然嘴上跟着美国喊“中国威胁”,私下里还在加强跟中国的经贸合作;东盟国家明确表示,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。
美国如果真的想联手盟友对付中国,恐怕得先问问:盟友们愿意为美国的利益买单吗?
这个问题,坎贝尔没答案,特朗普没答案,拜登也没答案。 或许,这才是美国真正的困境。
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